你为什么被裁员

如果你打了半个小时牌,还不知道谁会输,那么输的人一定是你。
相信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现在让我们换个场景:如果你在一个公司里呆了半年,还不知道谁会被裁,那么被裁的人就一定是你。
但话不能说的那么绝对,我们要习惯用概率的方法看待事物,因此最后那句换成“被裁的大概率会是你”这样说会更合适一点。
那么由此我们就能引申出本文要回答的两个问题:
1,如何确定自己不会被裁?
2,如何获取这种确定感?
想要回答清楚这两个问题,我们就必须明白两个概念,可能有的人穷尽一生都没有明白工作的本质以及企业之所为为企业的本质是什么。首先我要声明一点,本文仅针对有裁员恐惧的人群,但凡你有比现在工作更好的出路或者你本身手捧铁饭碗,我都不会推荐你继续阅读这篇文章。
“你在为人们做事之前,你必须是那种能解决问题的人。”我们假设你没有社会关系在这家私营企业,那么你就必须要成为这家公司的资产而不是负债。如何判断自己的身份?那么就要引出第二个基本概念:公司的本质是为股东产生利润,或者预期在未来可以为股东产生可观的利润。你必须要承认私营企业是资本的产物,而如果你的存在不能为公司创造任何价值,那么你一定就是公司的负债。
正确的评估自己的价值,就可以回答本文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如果你平时的工作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领导交给你的任务,那么大概率你是无法给公司创造更多价值,因为你的工作换一个人照样能做,这就是大型企业喜欢校招的原因,获取利润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最直观的方式就是节省成本。我们都经历过人口红利的爆发期,也都能看清控制用工成本可以为企业创造出多大的利润,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从业者都有35岁焦虑的原因。
如果你恰好就是上面说的按部就班人群,那么你就要考虑一个问题,如何提升自己的价值?但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你所在的公司还没有计划开始裁员,如果你所在的公司已经有风声传出要裁员,那么任何动作都只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另外,如果你可以确定公司需要你比你需要公司更多,那么你自然也不再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好了,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价值?
“你在为人们做事之前,你必须是那种能解决问题的人。”从这句话,我想你应该可以分析出一个关键:解决问题。但凡你在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哪怕只是一个月,你都能发现很多问题,每个员工都能发现,但是没人会主动说出来,因为你知道比你聪明的大有人在,也更“清楚”,领导一定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自己不想做那只撞在枪口上的鸟。这一点也是大多数公司没有创新的根本原因,因为创新的源泉是思想的自由碰撞,而我们普通人从小所受的教育大多是以服从为主,任何质疑都会被视作挑衅,这一点会逐渐形成一种习惯于服从权威的性格。所以我们更倾向于按部就班,所以我们就尽量避免任何问题,这样的方法放在经济上升时期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但现在任何人都可以观察到,全球的经济正处于下坡的阶段,依托于制造业崛起的国内大多数私营企业以及相关产业链也会受到波及,这时候你再坚持按部就班就会很容易被企业划入负债的那一栏。
因此你要主动出击,让决策者在潜意识和显意识层面提升对你的关注度,当然我指的肯定不是投机取巧的送礼上货,而是你发现了一个影响公司获取利润的问题,同时你也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或者你想到了一个可以利用公司现有资源并预期可以为公司创造更多利润的方案,哪怕这个方案不是那么完善成熟,你也要提出来,如果你认为自己当面向领导表达会紧张,那么就以信件的方式表达你的想法。但如果你只能看到问题,而对所有的问题无能为力,那么你一定会是公司的负债,注意这里我没有用概率的表述方式。
当你成功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公司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时,那么这种不会被裁员的确定感就会产生,而且会让你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当这种成就感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你就能确定公司需要你比你需要公司更多,你也会因此成了企业之间的抢手货,不论是在经济上行期或是下行期。
但如果本身公司就要倒闭了,那么你解决再多小问题也无济于事。闪电击中在一棵腐烂的树上,那棵树肯定会倒下,但这不是闪电的错误。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早的做好准备去找下一份工作,我会在下一篇文章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诉你找工作的艺术。

Share your thoughts